(相关资料图)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民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继上海推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后,如今的就业服务也被放进了15分钟的时间坐标中。将就业服务带入基层、融入社区,不失为地方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治理手段创新的一项重要制度举措。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既需要就业者与用人单位供需两端的努力,也需要有关部门在服务端多动些脑筋。通过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能提高就业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是手段,提升就业人群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就业成功率才是目的。“服务圈”既要建成,更要建好,这关系就业服务供给效果。
因此,“服务圈”的软硬件建设都要跟上。从硬件上看,上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空间载体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也就是对已有公共服务空间进行高效再利用,将就业服务融入生活服务,这样既节省了空间,也符合市民接受服务的习惯。但要注意的是,就业空间不是简单地服务增量,不应只是在已有功能基础上辟出一块咨询场所,而是要针对各街镇就业服务特点加以设计,例如,可以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和设备,设置用人单位的快速对接通道,供应更可靠的岗位资源,打造出专业服务空间的比较优势。
从软件上看,就业服务圈需要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服务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不仅要具备辖区就业情况摸排的能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的渠道,还要有进行职业指导、开展就业培训的本事。因此,这部分服务力量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来充实,共同开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活动,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甚至还可以考虑引入当前颇受欢迎的人才测评师、薪税师等人力资源服务新职业丰富服务站点功能。
总之,就业服务圈不是生活服务圈的简单复制,而是不断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表现,考验着各街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智慧。15分钟的服务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服务尺度,要真正通过服务的有效供给,缓解就业资源稀缺的压力,以一条服务快线帮助单位和求职者找到方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