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获批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后,我们将在月面原位建造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科研工作。”8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周诚教授介绍,对月壤样品的研究已经启动。从之前模拟月壤制作月壤砖样品到获批珍贵的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在月球上盖房子”的探索正一步步向前推进。
对于中国人来说,嫦娥奔月居住在广寒宫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对于科学家来说,探索月球是人类迈向太空的重要一步,自1969年人类首次在月球留下足迹,近年来世界多国在探月研究上持续发力。
今年4月,在汉举办的首届地外建造学术研讨会上,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华科大航空航天学院院长于登云院士现场做报告,向公众介绍了月球基地建造等相关内容,引发极大关注。
据了解,目前国外提出了以3D打印为主的月面基地建造方案,而华科大团队借鉴中国传统砌筑和榫卯连接方式,将中国传统制砖砌筑的建造方式与3D打印建造方式相结合,利用模拟月壤样品,烧出带有榫卯结构的月壤砖,再用他们设计的机器人“像搭积木一样”在月球上盖房子。
经过无数试验,团队制备出国内首个模拟月壤真空烧结打印样品,相关研究成果《月球基地原位建造方法:中国超级泥瓦匠》于2019年3月在SCI期刊《施工自动化》上刊发。
2021年底,科技部将“轻量化可重构月面建造方法研究”列入重点研发计划,华科大成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多个科研团队交叉融合,开辟地外建造新领域。
今年5月,华科大获批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第六次月球科研样品,包括嫦娥五号月壤铲取样1份、钻取样4份,共计445.2mg。目前,样品均已取回。记者看到,这批来自月球的珍贵礼物被存放在地下室,装在注满惰性气体的透明容器里。
“获批嫦娥五号月壤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展真实月壤样品的研究。”周诚介绍。目前华科大已组织土木、材料、航天等交叉学科前沿研究团队,针对月面原位建造面临的极端环境挑战,拟通过微量、高精度、原位实时、高通量、低损耗的技术创新,围绕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保温、抗剪、防辐射性能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探索。
“丁老师2015年起带领我们探索月面建造研究,他鼓励我们要有勇气去闯‘无人区’,要坚持把‘冷板凳’坐热。”周诚回忆到。当年的“无人区”如今成了前沿热点,但月面建造的研究仍充满着挑战和困难,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在月球上盖房子”的目标,坚持潜心研究的过程有时甚至比最终结果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