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立秋时节,走进东至县木塔乡畲狮村紫苏种植基地,连片的紫苏枝繁叶茂,微风吹拂,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穿梭在“紫色的海洋”里,忙着采收、搬运、晾晒,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采取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同时采收,目前已是第三茬了。”畲狮生态农庄负责人谢建民介绍,当地山区原有些坞垅撂荒田,复垦后灌溉又困难,村“两委”鼓励农庄帮助复垦出来发展特色产业。经考察调研后,农庄与亳州的一家药厂签订了供销合同,流转了102亩复垦种植紫苏,目前的三茬亩产均达到500斤,到10月底,共可收割5茬,亩产总计约2500斤,按合同价2.3元一斤计算,亩产值约5700元。
“我们准备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建一个紫苏加工厂,进行产品初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种植效益。”谢建民说。
紫苏是一种多用途植物,可作药用,也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大。
基地技术员吴全明介绍,紫苏属于典型的耐瘠薄作物,整个生长季节需肥量少,管理方便,产量也高。由于现在山区生态环境恢复得好,当地土壤气候又非常适合紫苏生长,基地的紫苏实行纯生态种植,施用有机肥,人工除草,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虫。基地每亩一年用工约26个,工钱每天100至130元,一年可为村民带来3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
“我家的1.7亩坞垅田因山洪压沙后搁荒了20多年,今年农庄流转复垦出来种植紫苏,不但让我有了流转收入,还能经常来基地务工增收。”脱贫户方灿金高兴地说。
近年来,畲狮村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农业转型,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和大户(农庄)为示范引领,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优质生态水稻、紫苏、艾草等特色产业,不仅让一些坞垅撂荒田得到了“复活”,而且带动了村民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20元。(汪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