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高端品牌网 > 管理 > 内容页

王向伟等:青海省海晏县团宝山一带变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2023-08-15 06:38:46 来源:腾讯网

青海省海晏县团宝山一带变质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王向伟1,2, 张保涛3, 杨浩强3, 韩进国3

(1.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01: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北京 100131:3.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资料图】

摘    要

团宝山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处于南祁连东段,化隆岩群发育广泛。为加深对区内变质岩及其地质意义的认识,选取变质岩新鲜样品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样品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047±30) Ma和(755±13) Ma,推断其成岩年龄为元古宙晚期。岩石SiO2含量平均为62%,FeO含量平均为4.79%,Fe2O3含量平均为6.44%,MgO含量平均为3.46%,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476×1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为向右倾斜,重稀土配分曲线趋于平缓,具有弱铕亏损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富集Th、U、Ce、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P、Ti等亲石元素。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经原岩恢复,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为长英质砂泥岩,原岩构造环境趋向于大陆岛弧,推断该套变质岩是Rodina超大陆裂解记录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原岩特征; 变质岩; 团宝山

0 引  言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连接昆仑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的枢纽,具有典型的沟-弧-盆体系[1-4],是中国中央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5-7],是地质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寒武纪以新的地质体,而对残存于祁连造山带内部前寒武系的研究相对不足。青海省团宝山一带处于南祁连东段,是南祁连地块的结晶基底组成部分。该地区以往研究主要基于区域地质调查活动集中在岩相学方面,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资料十分缺乏,导致该区域的基础研究严重滞后。本文综合利用主微量元素测试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等技术手段,对团宝山一带变质岩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原岩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及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1 地质背景

团宝山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秦祁昆造山系中南祁连弧盆系南祁连褶皱带和化隆—日月山晚元古隆起带的结合部位(图1(a))。区内主构造线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南东向深大断裂将工作区分为西部的南祁连褶皱带和东部的化隆—日月山晚元古隆起带。东部的化隆—日月山晚元古隆起带在研究区的北部尖灭于南祁连褶皱带和祁连中间隆起带的结合部位。

图1   青海省团宝山一带地质简图(据张保涛等[10,12]修改)

团宝山隆起区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化隆岩群[8-9],岩性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为一套中深程度变质岩系,团宝山东侧低洼区域为新生界第四系覆盖(图1(b))。以研究区内采集的二云石英片岩为例介绍其岩相学特征如下。岩石在野外呈浅灰色,表面局部具褐色铁染(图2(a))。镜下显示(图2(b)),岩石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黑云母定向分布,其片径为0.05~0.50 mm,含量10%~15%,部分具绿泥石化;白云母与黑云母伴生,定向分布,片径为0.05~0.50 mm,含量15%~20%;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0.1~0.5 mm,含量约为65%,晶面干净,重结晶现象明显;长石呈它形板状,粒径为0.10~0.25 mm,含量4%~5%,镜下可见有钾长石、斜长石,稀散状分布;绿帘石呈星点状分布,少量,它形粒状,粒径0.05~0.30 mm;不透明矿物少量,呈星点状分布,它形粒状,粒径0.02~0.25 mm。其他主要岩性特征见表1。

图2   团宝山一带二云石英片岩宏观(a)和微观(b)特征

Bt.黑云母; Q.石英;Ms.白云母

表1   团宝山一带主要变质岩岩石特征

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团宝山隆起区,为侵入于古元古代化隆岩群的花岗岩,岩体和地层接触部位发生混合岩化作用。据前人研究,区内的花岗岩体于古元古代产生和侵位于同碰撞阶段,为分异程度较高的过铝质钙碱性岩[10]。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针对团宝山一带变质岩,共采集锆石U-Pb测年样品1件,岩性为二云石英片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样品13件,岩石类型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石英岩等,样品新鲜。测试分析方法如下。

2.1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测试中心完成。测试仪器为Icapq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YQ108)和激光烧蚀Compex Pro ArF Geolas(YQ061)。分析环境为:温度为20~25 ℃,湿度为40%~45%。测试过程分锆石分选、制靶、锆石阴极发光(CL)照相、锆石同位素分析等主要流程,测定过程中使用标准测定程序条件进行。实验中采用He作为剥蚀物质的载气,U-Th-Pb同位素组成分析用29Si作为内标,采用NIST SRM610作为外标,同位素比值标样采用国际标准锆石91500。样品的同位素比值计算采用ICPMSDATACA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年龄计算采用Isoplot3.0程序进行处理。实验采用的激光束斑直径为32 μm,实验获得的数据采用Andersen的方法进行同位素比值矫正,以扣除普通Pb的影响[11]。

2.2 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

主量、微量元素测试均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测试中心完成。主量元素分析方法为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误差小于5%;稀土微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分析,分析精度在5%~10%。

针对采取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样品测试结果,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方法为:对主量元素进行水分和烧失量除去后归一化处理,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和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处理使用[13]。

3 分析结果

3.1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样品中的锆石多呈无色透明,形状多样,多呈浑圆状、半自形柱状等,部分具机械破损特征,粒径相差较大,粒径长度50~100 μm不等,长短轴比介于1:1~1:2之间,多发育环带结构。锆石形态的多样性反映出多源碎屑锆石特征(图3)。Th/U比值为0.36~0.59,均小于0.30,平均为0.78,主体具有岩浆源区碎屑的锆石特征。

图3   团宝山二云石英片岩典型锆石CL图像

测年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涵盖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图4a-b),古元古代锆石U-Pb测年加权平均年龄为(2047±30) Ma,新元古代锆石U-Pb测年加权平均年龄为(755±13) Ma(图4(a))。通过对206Pb/238U年龄值的统计分析(表2),发现有9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值大于2000 Ma,9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值介于1690~1993 Ma之间,6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值介于674~826 Ma之间。

图4   团宝山主要变质岩锆石U-Pb年龄谐和图(a)和年龄分布直方图(b)

表2   团宝山二云石英片岩锆石U-Pb LA-ICP-MS年龄测定结果

3.2 地球化学特征

3.2.1 主量元素

团宝山一带变质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及相关参数见表3。SiO2含量多介于50%~70%之间,平均为62%;FeO含量均小于Fe2O3,FeO含量为1.79% ~ 10.49%,平均为4.79%,Fe2O3含量为3.04%~14.81%,平均为6.44%;MgO含量为0.95%~7.57%,平均为3.46%;除个别样品外,岩石中K2O含量高于Na2O。从尼格里参数(表3)看,al值主要介于26~35之间,只有两个样品例外,分别为36.75和13.54;alk值变化范围较大,但大多样品该值主要集中在14.48 ~ 24.77之间,最高者为29.48,较低的2个样品分别为3.78、3.53;fm值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30~50之间,最高为64.68,最低为24.01;c参数变化较大,小于10的样品有两个,介于10~20之间的样品有两个,大于40 的样品有一个,为49.43。Si指数为82.99~494.43,大多数介于150~300之间,平均值为222.29;c/fm值小于0.3,只有1个样品例外,为2.06。另外,岩石化学蚀变指数CIA总体介于48.94~66.12之间,平均为55.46,仅有两个样品CIA值较低,为29.93~38.29,指示总体为低级风化程度(图5)。

表3   团宝山主要变质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10-6)和微量元素(10-6)分析结果

图5   团宝山一带主要变质岩风化程度图解

3.2.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团宝山一带变质岩总体具有铕亏损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276.48×10-6~836.73×10-6,集中于300×10-6~500×10-6,平均为476×10-6;Eu值除2个样品分别为1.02和1.14外,其他11个样品中均小于1,最低为0.67。球粒陨石标准化后,轻稀土总量介于152.56×10-6~649.30×10-6之间,平均为370.52×10-6;重稀土总量为49.38×10-6~187.43×10-6,平均为106.08×10-6;轻重稀土之比为1.23~5.80,除个别值外,普遍大于3.5,平均为3.66;δEu值普遍小于1,平均为0.87。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图6(a))上,曲线主要表现为向右倾斜,重稀土配分趋向平缓,Eu略呈负异常。另外,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图6(b))上,富集Th、U、Ce、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P、Ti等亲石元素。各岩性均表现出向右倾斜的趋势,除个别样品的Ba元素特征不同外,其他元素在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推测团宝山一带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沉积环境相似。

图6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a)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b)(底图据文献[13])

4 讨 论

4.1 形成时代

本文通过LA-ICP-MS U-Pb锆石定年获得区内变质岩的两个集中年龄,其加权年龄分别为(2047±30)Ma(古元古代)和(755±13)Ma(新元古代),推断团宝山一带变质岩的成岩年龄最早为古元古代,且物源不唯一。中—古元古代锆石(>1690 Ma)与吕梁运动有关,吕梁运动导致华北陆块早期不同块体碰撞、拼合,从而形成统一的华北陆块结晶基底[15],这与全球Columbia超大陆汇聚的主要峰期相对应[16]。另据杨文涛等[17]研究,华北克拉通基底全部为1500 Ma以老的锆石,具有1600~2200 Ma和2300~2700 Ma两个锆石年龄峰值区,因此,研究区1690 Ma以老的锆石可能来自组成统一的华北陆块形成之前各分散陆块的基底物质,该年龄数据对华北陆块的拼合形成具有指示意义。新元古代锆石(674~826 Ma)推测与晋宁晚期的地质运动有关,在该阶段区内形成的若干新元古代岩体反映相应时期地质运动异常活跃[8],同时发生了一定的火山-沉积作用,区内零星分布的由火成岩变质而来的角闪片岩即为例证,是Rodina超大陆裂解产物的记录,这与余吉远等[18]的认识相吻合。

前人曾在区域上对化隆岩群的其他岩性进行了一系列LA-ICP-MS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18,19-24]。何世平等[5]在湟源县南日月乡一带化隆岩群条带状二云斜长片麻岩(副变质岩)最新获得的蚀源区年龄为(891±7) Ma;条带状黑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884±9) Ma,是化隆岩群形成时火山沉积作用的主体时代。在祁连造山带西段甘肃省肃北县党河一带获得北大河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原岩为辉长岩)的形成年龄为(724.4±3.7) Ma,应与化隆岩群一样属于Rodin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25]。通过Fu等[26-27]对柴达木北部至祁连造山带区域上年龄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前寒武纪地层从南向北具有年龄值明显逐渐变小的趋势,从柴达木至南祁连南缘的800~900 Ma成岩年龄向北东逐渐减小至600 Ma左右。

4.2 原岩恢复

利用岩石化学分析数据进行原岩恢复是研究变质岩原岩的重要手段[28]。通过对区内获得样品的岩石化学数据分析,计算了相关特征值,结合相应的岩石化学图解方法,对获得的原岩信息综合分析,了解了其原岩特征。

采用Wemer图解[29],即以P2O5/TiO2为纵坐标、MgO/CaO为横坐标,对区内样品进行原岩分析(图7(a))。结果显示,13个样品中有12个样品落于副变质岩区,只有1个样品落于正变质岩区,这表明研究区团宝山一带以副变质岩为主,偶有正变质岩。Si-[(al+fm)-(c+alk)]图解是用来进行变质岩原岩恢复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可以进一步区分变质岩原岩类型,如火山岩、钙质沉积岩、泥岩、砂岩等[30-31]。根据各样品数据的尼格里参数,Si-[(al+fm)-(c+alk)]图解显示,团宝山一带变质岩样品多落于泥岩区(图7(b))。

图7   团宝山主要变质岩原岩判识图解(底图据文献[29-32])

∑REE-La/Yb图解显示,研究区变质岩原岩主要为砂质岩、杂砂岩、页岩或黏土岩(图7(c))。A-C-(F+M)图解可以区分更多的原岩类型,最早由谢缅年科提出,周世泰为了表示各种主要造岩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提出了A、C、F、M 4个系数[32]。该方法由于在选择的组分中没有利用活动性较大的K2O和Na2O,结果不易受交代作用的影响。A-C-(F+M)图解显示(图7(d)),研究区样品主要落于长石砂岩范围内。微量元素随风化、再沉积等影响变化较小,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因此更能反映原岩信息。

从宏观地质特征看,研究区变质岩总体表现为有层无序的特征,推断具有沉积岩原岩宏观特征。另外,在以云母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为主的地层内,局部发现少量火成岩原岩的灰绿色角闪片岩层间夹层,反映出在化隆岩群沉积期间存在火成岩的影响。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与野外实际地质特征相符,据此推测,团宝山一带变质岩主要为长英质砂泥岩变质而成,而零星分布的角闪片岩可能为火成岩变质而成。

4.3 原岩构造环境

通过对研究区变质岩样品与典型大陆岛弧、大洋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对比,发现研究区变质岩与典型活动大陆边缘样品趋势一致,均呈现“整体右倾、轻稀土曲线较陡、重稀土曲线渐趋平缓”的特征(图6(a))。Bhatia 1985年[33]研究了不同构造环境下原岩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并确定了不同构造环境下相关元素和参数的参考值,通过对比,发现区内变质岩样品的La、Ce、REE、La/Yb等参数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具有相似性(表4)。

表4   团宝山变质岩原岩构造环境判别参数

主量元素含量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原岩构造环境。Si2O-K2O/Na2O图解可将构造背景大致划分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三类[34],通过该图解指示,研究区变质岩样品多数落在了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范围内(图8(a))。Si2O/Al2O3-(K2O+Na2O)图解将构造背景大致划分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4类[34],研究区原岩构造环境在此图解中主要趋向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图8(b))。

图8   团宝山主要变质岩原岩构造环境判识图解((a)(b)底图据文献[34], (c)(d)底图据文献[37])

由于微量元素的不活泼性,源区母岩成为控制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的主要因素,因此微量元素特征能很好地反映原岩构造环境[33,35-36]。在微量元素Th-Sc-Zr/10、Th-Co-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中[37],研究区变质岩样品主要落在大陆岛弧范围内(图8(c)和(d))。

综合主微量元素特征,推断团宝山变质岩原岩构造环境以大陆岛弧为主,其次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洋岛弧。

5 结 论

(1)青海团宝山一带的变质岩岩石组成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化学蚀变程度低,有层无序。岩石样品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047±30) Ma和(755±13) Ma,推断其成岩年龄为古元古代。

(2)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向右倾斜,重稀土配分曲线趋于平缓,具有弱铕亏损和轻稀土富集的特征;微量元素富集Th、U、Ce、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P、Ti等亲石元素。

(3)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经原岩恢复,认为区内变质岩原岩主要为长英质砂泥岩,原岩构造环境趋向于大陆岛弧。中—古元古代锆石(1690 Ma以老)推测来自组成统一的华北陆块形成之前各分散陆块的基底物质,而新元古代锆石(674~826 Ma)推断为Rodina超大陆裂解的记录。

致 谢

审稿专家和编辑对本文提出了宝贵修改建议,项目组成员对本成果付出了辛勤汗水,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春昱, 刘仰文, 朱宝清, 等.秦岭及祁连山构造发展史[J]. 西北地质, 1978, 11(4):1-12.

[2]肖序常, 陈国铭, 朱志直.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J]. 地质学报, 1978, 54(4): 287-295.

[3]左国朝, 刘寄陈.北祁连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J]. 地质科学, 1987, 22(1):14-24.

[4]冯益民, 何世平. 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

[5]何世平, 李荣社, 王超, 等.南祁连东段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进一步限定[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1, 30(1):34-44.

[6]夏林圻.造山带火山岩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20(3):225-232.

[7]杨钟堂, 肖思云, 肖朝阳, 等.祁连成矿带钨矿成矿特征及其区域找矿标志[J]. 中国地质, 2004, 31(3):301-307.

[8]孙崇仁. 青海省岩石地层[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8.

[9]张雪婷, 杨生德, 王秉璋. 青海省区域地质概论[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

[10]张保涛, 胡兆国, 姜晓平, 等.青海团宝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21, 35(2):504-513.

[11]ANDERSEN T.Correction of common lead in U-Pb zircon ages that do not report 204Pb[J]. Chemical Geology, 2002, 192:59-79.

[12]张照伟. 南祁连化隆地区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镍成矿[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3.

[13]SUN S S, MCDONOUGH W F.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ic of 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1989, 42:313-345.

[14]金婷婷, 陈健, 张尧, 等.李家山早元古代化隆群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变质作用的新认识[J]. 青海国土经略, 2015(5):53-57.

[15]ZHAO G C, CAWOOD P A, WILDE S A, et al.Metamorphism of basement rocks in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mplications for Paleoproterozoic tectonic evolution[J].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0, 103(1): 55-88.

[16]陆松年, 杨春亮, 李怀坤, 等.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J]. 地学前缘, 2002, 9(4): 225-233.

[17]杨文涛, 杨江海, 汪校锋, 等.豫西济源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对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启示[J]. 地球科学, 2012, 37(3):489-500.

[18]余吉远, 李向民, 马中平, 等.南祁连化隆岩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西北地质, 2012, 45(1):79-85.

[19]万渝生, 许志琴, 杨经绥, 等.祁连造山带及邻区前寒武纪深变质基底的时代和组成[J]. 地球学报, 2003, 24(4):319-324.

[20]徐旺春, 张宏飞, 柳小明.锆石U-Pb定年限制祁连山高级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J]. 科学通报, 2007, 52(10):1174-1180.

[21]徐学义, 王洪亮, 陈隽璐, 等.中祁连东段兴隆山群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研究[J]. 岩石学报, 2008, 24(4):827-840.

[22]TUNG K A, YANG H Y, LIU D Y, et al.The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osed mafic rocks from the Maxianshan area, Qilian block, NW China: A record of early Neoproterozoic arc magmatism[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2, 46:177-189.

[23]TUNG K A, YANG H Y, LIU D Y, et al.The Neoproterozoic granitoids from the Qilian block, NW China: Evidence for a link between the Qilian and South China blocks[J]. Precambrian Research, 2013, 235:163-189.

[24]高晓峰, 李文渊, 叶美芳, 等.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 29(5):507-515.

[25]何世平, 李荣社, 王超, 等.祁连山西段甘肃肃北地区北大河岩群片麻状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J]. 地质通报, 2010, 29(9):1275-1280.

[26]FU Y, GUO N, CAO W, et al.Assembly and dispersal history of continental blocks within the Altun-Qilian-North Qaidam mountain belt, NW China[J].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2019, 61(4):424-447.

[27]YAN Z, AITCHISON J, FU C L, et al.Hualong Complex, South Qilian terrane: U-Pb and Lu-Hf constraints on Neoproterozoic micro-continental fragments accreted to the northern Proto-Tethyan margin[J]. Precambrian Research, 2015, 266:65-85.

[28]钱加慧, 魏春景, 周喜文, 等.五台岩群石榴云母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3, 32(4):405-416.

[29]滕浪, 陈建立, 陈守余.北秦岭老湾金矿带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形成过程[J]. 地质找矿论丛, 2009, 34(3):406-415.

[30]地质科学院情报所.变质岩的原岩识别及恢复方法[R]. 北京: 地质科学院情报所,1975.

[31]刘珊, 吴湘滨, 欧阳海松.青海都兰县三色沟铅锌矿区变质岩原岩恢复[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1, 31(1):107-112.

[32]王仁民, 贺高品, 陈珍珍, 等. 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1-51.

[33]BHATIA M R. 1985.Rare earth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Australian Paleozoic graywackes and mudrocks: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control[J]. Sedimentary Geology, 45(1/2): 97-113.

[34]ROSER B P, KORSCH R J.Determination of tectonic setting of sandstone-mudstone suites using SiO2 content and K2O/Na2O ratio[J]. The Journal of Geology, 1986, 94(5): 635-650.

[35]TAYLOR S R and MCLENNAN S M.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J].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85: 1-312.

[36]MCLENNAN S M.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and upper continental crust[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01, 2(4): 1021-1024.

[37]BHATIA M R, CROOK K A W.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aywackes and tectonic setting discrimin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J].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6, 92(2): 181-193.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